
微信商業化前景尚不明朗 難掩背后利益沖突
通過與QQ軟件捆綁推廣,目前微信用戶數已經突破3億人,大有后來者居上態勢。快速發展的微信用戶數并不能掩蓋其背后的尷尬,尤其是來自運營商方面質疑聲不斷。微信即將發布的5.0版本承載了騰訊對其商業化巨大的期待,包括用戶可定制微信菜單欄、移動支付上線和公眾賬號付費訂閱三項新功能都是其商業化基礎功能,從微信5.0開始,騰訊加快了商業化步伐,但能否成功尚不明朗。
微信先建平臺再談商業化
微信商業化已經選定了三大方向:游戲、O2O和增值服務,其中游戲平臺已經初步形成。騰訊CEO馬化騰也認為,微信在增值服務、尤其是移動社交、游戲方面,應該是有比較清晰的商業模式。
馬化騰透露,微信商業化的思路是希望做成一個平臺,能夠跟其他的各類開發商合作,提供更多的內容給我們的用戶,而不是把一個行業做得太深。其舉例稱,微信可以成為一個文學平臺,文學寫手可以將內容直接發送給付費用戶,這樣微信就起到了內容制造者和終端用戶之間的橋梁作用。
從目前來看,微信的商業模式也只有游戲想法最為成熟,也是實施最快速的。騰訊總裁劉熾平透露,微信正面向游戲打造開放平臺,預計將在幾個月內進入測試模式。在O2O和增值服務方面,騰訊尚沒有實質性動作。
雖然劉熾平沒有透露微信游戲平臺詳情,但首先在微信中推出游戲平臺,有鞏固自身優勢的需求。在PC客戶端游戲和網頁游戲整個大市場的不看好情況下,將游戲與微信結合,一方面能獲得更多經濟效益,另一方面則繼續拓展在移動互聯網領域話語權。互聯網觀察家李易則表示,騰訊選擇自己熟悉的游戲是較容易的切入點。
其實在馬化騰看來,微信已經圈定了三大商業化方向,但是其認為最理想方式是將微信建設成為一個平臺,然后吸引合作伙伴進來,從而形成自己的商業模式,并且在微信中找到自己的用戶群。
微信發展背后的利益沖突
微信快速用戶積累源于其提供了取代短信和部分語音通話功能,面對國內較高的通訊費用,用戶毅然地選擇了微信來進行代替,這無疑加重了騰訊與運營商之間的矛盾。
中國移動研究院院長黃曉慶表示,目前微信最大的問題在于設計產品環節,“他們的一些關鍵指標,與我們給它提的要求之間是有矛盾的。”中國移動的數據顯示,微信已占用了中移動60%的信令資源,但僅僅帶來了10%的移動數據流量。信令通道相當于高速公路上的應急車道,當微信等在網絡上占用信令通道多時,網絡超負載及癱瘓的幾率就會增大。
馬化騰認為,微信對運營商是有貢獻的,其提高每個用戶的數據流量,彼此之間是共贏的關系。運營商則認為,微信在沒有付出任何成本的情況下,或將造成網絡堵塞。為此,運營商要花錢建設和維護網絡,因此雙方的合作并不公平。
飛象網總裁項立剛認為,運營商對微信是又愛又恨的,微信一方面加深了用戶對數據流量的使用,但又對信令網沖擊加大,信令是不計費的,運營商自然感覺不好。
微信在運營商最為在意的語音功能上已經發展非常成熟,不過鑒于運營商壓力,騰訊將其包裝為“實時對講”的功能,這從字面上來看還謹慎定義在“對講”概念上,但是功能上已經可以實現實時對話了。微信與運營商的沖突還將延續,運營商是否對微信收費將成為其發展關鍵。
- 上一篇:騰訊微信團隊辟謠 微信絕不會對用戶收費
- 下一篇:轉變SEO優化思維從軟文化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