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金融大熱倒逼監管跟進 傳央行組建研究小組
央行上周公布的《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對互聯網金融的存在給予高度評價。昨日,有媒體報道稱,央行近期組建了互聯網金融問題研究小組,包括條法、支付結算、科技、貨政等業務司局都加入了這一小組。業內人士認為,種種跡象顯示,央行對互聯網金融的態度正在明確化,伴隨著相關方案、行業規范的出臺,將有利于規范和促進互聯網金融市場的發展。
文/記者李婧暄 實習生盧娜
央行近日發布的《第二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顯示,央行對互聯網金融的存在給予了高度評價。“互聯網金融業在資金需求方與資金供給方之間提供了有別于傳統銀行業和證券市場的新渠道,提高了資金融通的效率,是現有金融體系的有益補充。”此外,據媒體報道,央行近期組建了互聯網金融問題研究小組,包括條法、支付結算、科技、貨政等業務司局都加入了這一小組。而央行對于互聯網金融的態度正在明確。
迅速發展:
阿里小貸不良率僅0.84%
央行指出,互聯網金融業也給金融監管、金融消費者保護和宏觀調控提出了新的要求。與傳統金融業相比,互聯網金融業的風險主要集中在消費者信息安全和風險管控等方面。宜積極適應趨勢性變化,開展相關研究和立法工作,明確監管部門,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強對金融消費者的教育和保護。
央行認為,互聯網金融業依賴大數據分析有助于解決信息不對稱和信用問題,提供更有針對性的特色服務和更多樣化的產品,交易成本的大幅下降和風險分散提高了金融服務覆蓋面,尤其是使小微企業、個體創業者和居民等群體受益。
以阿里小貸為例,據報道,截至2013年6月末,阿里小貸投入貸款總額已超過1000億元,客戶超過32萬戶,戶均貸款額度4萬元。與此同時,受益于參與者廣泛及對消費者行為與偏好的精確把握,阿里小貸的不良率只有0.84%,低于商業銀行的平均水平。
- 上一篇:“馬云化”給阿里帶來的危與機
- 下一篇:阿里叫停微信類營銷應用 微信淘客被迫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