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來了,廠商如臨大敵,也滋生了許多怪現象。公關公司電話猛增,網上新興的“刪帖公司”生意越來越紅火,而且刪帖報價比平時提升1倍。廠商更忙,一家廠商負責公司品牌公關的人表示,由于擔心網上出現各種負面新聞,公司規定3月份所有員工一律不過周末,假期都要放在4月份。
“負面新聞”主動上門
上午9點,剛剛來到單位,座機就響了起來,接電話后趙儷嘆了口氣:這個人真執著啊。趙儷是一家公關公司的總監,最近她接到的電話近一半是張口要錢的。很多電話是以登客戶負面新聞為要挾“敲竹杠”的。她告訴記者,每年“3·15”臨近,都會冒出一些和“3·15”掛鉤的網站,網站負責人還會主動打電話過來,說最近收到大量個人投訴,然后就說想做個活動,希望企業贊助。“最近一家全國性的大網站家電頻道內突然新增了多家廠商的負面新聞,其中就有我負責的一家公司。這些所謂的負面新聞全是他們自己制造出來的,有些甚至是前年甚至時間更早的事情。我們和這位人士也認識,每年‘3·15’前夕,他都會做一些負面新聞,還會主動打電話過來張口要廣告費,而且承諾拿到錢后這些負面新聞立馬就能撤下來。”
“敲竹杠”形式各種各樣
在這位公關總監的記事本上,記者發現了多條“敲竹杠”信息:某家“3·15”投訴網站稱公司電腦要更換希望得到贊助;某經濟類報紙記者以發現負面新聞為由,以報社名義要10臺液晶電視;某全國性的質量活動邀請廠商做理事單位,價格是5萬元;某雜志要在王府井做現場活動,希望贊助8000元等等,加起來大約有四五十萬元。
趙儷說,對于這些事,她的原則就是一個字:拖。接電話后首先回復已經上報領導了、再接電話就說領導出差聯系不上,或者正在協調客戶進行研究,還可以先討價還價然后說回去與客戶盡快溝通等等。遇到窮追猛打的人,她就請吃飯談如何合作,然后再以做方案的名義拖幾天。趙儷說,這些機構都惹不起,不能將關系鬧僵了,實在不行就花錢買平安。“做企業也不容易,如果見廟就磕頭,見佛就燒香,唐僧就是把徒弟們賣了也湊不夠這么多的香火錢。”
公關帖能刪還能發
“3·15”臨近網上負面熱帖漫天飛,也催生了網絡公關這種畸形的產業,鎖帖、沉帖、刪帖,是他們的主要業務。一家網絡刪帖公司張先生表示,由于最近生意太多,全國性的論壇內刪除一條帖子的價格已經上漲1倍,起步價一條2萬元。這位負責人稱,只要客戶能夠多付費,公司還可以針對客戶競爭對手做些內幕、投訴之類的文章,在各大網站和論壇內到處貼,然后幾個人輪番炒,再互相轉帖,使它成為論壇內關注的焦點,擾亂競爭對手。
一位業內人士稱,大型公關公司均有網絡營銷部,國內明確打出網絡刪帖招牌的公司大約有四五十家,員工總量并不多,有的公司甚至只有1個人。這些公司營業額多少也受限于客戶負面新聞的多少和等級,“3·15”和一些突發社會事件,均是這些公司賺錢的大好時機。三鹿毒奶粉事件發生后,網絡上曾經有傳言稱,三鹿拿出上百萬元的費用用于公關網站,充分顯示了網絡刪帖的市場很大。
快評
負面新聞用錢買
應該管一管
網絡刪帖,更多是針對企業負面新聞的隱形處理方式,讓負面新聞見不到陽光就死翹翹,不是正常的商業操作規范,也不符合互聯網開放民主平等的精神。花錢做競爭對手的負面,更是企業低劣競爭的表現。
如果A公司用刪帖的方式“和諧”本公司的負面,同時花錢做B公司的負面。B公司“和諧”本公司的負面,同時花錢做C公司的負面,循環下去,行業內的幾家大公司恐怕都“金身不保”。當企業發生負面時,有人想到的是如何捂住蓋住,讓事情不為廣大的人群所知,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其實,用坦誠的態度與用戶溝通,將事件發生的來龍去脈告訴用戶,求得用戶的理解,才是真正的“公關”,將精力放在提高產品質量和服務才是企業發展的長久之計。網絡刪帖并不能挽救一家生產低劣產品的公司,網絡公關的費用會加大產品成本,最終還是由消費者埋單。企業負面新聞用錢買有形成趨勢的可能,該有部門管管了。